二铵是酸性还是碱性肥料?不同土壤环境下的肥效变化与科学施用技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科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二铵的酸碱性及基本特性
二铵(磷酸二铵,DAP,化学式:(NH₄)₂HPO₄)是一种弱碱性肥料,但其水溶液呈微酸性(pH约7.5-8.0)。它含有18%氮(N)和46%磷(P₂O₅),是一种高浓度复合肥,广泛用于农业生产。虽然二铵本身在土壤中溶解后会使局部环境略微偏酸,但由于其铵态氮(NH₄⁺)在土壤中会转化成硝酸盐(NO₃⁻),并释放氢离子(H⁺),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酸化。因此,二铵在实际应用中被视为“潜在酸性肥料”,尤其在过量施用的情况下。
二、二铵在不同土壤酸碱度环境下的肥效变化及合理施用
1. 酸性土壤(pH < 6.0)
- 肥效变化:在酸性土壤中,二铵的磷有效性较高,因为酸性环境能减少磷与铁、铝等元素的固定。但长期施用二铵可能加剧土壤酸化,影响作物根系吸收养分。
- 合理施用:
- 可适量施用二铵,但建议配合石灰(CaCO₃)或钙镁磷肥中和土壤酸性,避免土壤pH持续下降。
- 搭配有机肥(如腐熟粪肥)可改善土壤结构,减少磷的固定。
 
2. 中性土壤(pH 6.0-7.5)
- 肥效变化:二铵在中性土壤中肥效较好,磷的释放和作物吸收较为平衡。
- 合理施用:
3. 碱性土壤(pH > 7.5)
- 肥效变化:在碱性土壤中,二铵的磷容易被钙(Ca²⁺)固定,降低有效性。同时,铵态氮(NH₄⁺)在碱性条件下易挥发损失。
- 合理施用:
- 不宜单独大量施用,建议与硫基肥料(如硫酸钾)或有机肥搭配,降低土壤pH,提高磷的利用率。
- 可采用深施或集中施肥(如穴施、条施),减少磷的固定。
 

三、二铵对作物生长的具体影响
1. 促进作物早期生长(氮的作用)
- 二铵含铵态氮(NH₄⁺),能快速被作物吸收,促进叶片生长和分蘖,尤其适合小麦、玉米、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苗期需求。
2. 提高磷供应(磷的作用)
- 二铵的磷(P₂O₅)含量高,能促进根系发育、花芽分化和果实形成,对豆科作物(如大豆、花生)、果树(如苹果、柑橘)和块茎类作物(如马铃薯、红薯)尤为重要。
3. 潜在负面影响(长期过量施用)
- 土壤酸化:长期大量施用二铵可能导致土壤pH下降,影响钙、镁等中量元素的吸收。
- 氮磷失衡:如果钾肥不足,可能导致作物茎秆柔弱、抗病性下降。
四、二铵与其他肥料的搭配技巧与注意事项
1. 二铵 + 钾肥(如氯化钾、硫酸钾)
- 搭配技巧:二铵含氮和磷,但缺钾,因此与钾肥搭配(如1:1或2:1比例)可平衡作物营养需求。
- 注意事项:
- 在忌氯作物(如烟草、马铃薯、葡萄)上,避免使用氯化钾,改用硫酸钾。
- 钾肥与二铵混合施用时,避免直接接触种子,以免烧种。
 
2. 二铵 + 微量元素肥(如锌、硼、钼)
- 搭配技巧:
- 在缺锌土壤(如石灰性土壤)上,二铵可与硫酸锌搭配,提高锌的有效性。
- 在豆科作物上,二铵可与钼肥(如钼酸钠)搭配,促进固氮作用。
 
- 注意事项:
- 微量元素肥应少量多次施用,避免过量中毒。
- 避免与碱性肥料(如石灰、钙镁磷肥)直接混合,以防微量元素固定。
 
3. 二铵 + 有机肥(如腐熟粪肥、堆肥)
- 搭配技巧:有机肥能缓冲土壤酸碱变化,提高磷的利用率,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。
- 注意事项:
- 有机肥与二铵混合施用时,建议提前堆沤,避免局部养分浓度过高。
- 有机肥可减少二铵的挥发损失,提高氮的利用率。
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