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芯化和云官网,下单前请与客服或商务沟通确定!
商品分类
苯 C6H6

苯 C6H6

中文名:苯
外文名:Benzene,benzol
别 名:安息油
化学式:C6H6
分子量:78.11
CAS登录号:71-43-2
EINECS登录号:200-753-7
熔 点:5.5 ℃
沸 点:80.1 ℃
密 度:0.88 g/cm³
闪 点:-11 ℃
应 用:用作香料、染料、塑料、医药、炸药、橡胶等
安全性描述:S36/37;S45;S53
摩尔质量:78.11 g/mol
引燃温度(℃):560
爆炸上限和下限(%):8.0 ;1.2
溶解性:不溶于水,溶于乙醇、乙醚、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。

【注意】需要采购的或者有该化学品想找客户出售的,请先联系客服或底部留言。

价格¥6,200.00 ¥7,000.00
在有机化工产业版图中,苯是当之无愧的“基础基石”,其衍生产品几乎覆盖了合成材料、精细化工、医药农药等所有关键领域。作为最简单的芳香烃化合物,苯凭借独特的环状结构和活泼的化学性质,成为生产合成树脂、合成橡胶、合成纤维等大宗化工产品的核心原料,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。本文将从化学属性到产业应用,全方位解码苯的核心价值与产业逻辑。

一、苯基础化学属性速览

苯的化学结构奠定了其在有机化学中的特殊地位,也是其成为基础化工原料的根本原因。
  • 化学式与分子式:二者统一为C₆H₆,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,是芳香烃的代表物。
  • 分子量:精确计算值为78.11,适中的分子质量使其兼具挥发性与稳定性。
  • 结构式:分子呈现平面正六边形结构,6个碳原子之间形成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轭大π键,结构式通常表示为正六边形内加一个圆圈(凯库勒式为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)。这种稳定的共轭结构赋予了苯独特的化学性质,既易发生取代反应,也可发生加成反应。

二、中国近期苯价格行情分析

苯的价格受原油成本、供需格局、下游开工率及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联动影响,市场波动较为频繁。根据2025年10月国内主流市场监测数据:
  • 现货价格:华东地区苯现货均价为6800-7100元/吨,环比9月下跌2.1%,主要因原油价格窄幅震荡及下游苯乙烯、己内酰胺等产品需求疲软导致采购积极性下降。
  • 合约价格:中石化、中石油旗下炼厂苯合约价稳定在6950元/吨,长约客户可享受3%-5%的批量优惠,价格稳定性高于现货市场。
  • 进口价格:韩国进口苯到岸价为920-950美元/吨,日本进口苯到岸价为930-960美元/吨,进口价格受国际航运成本及汇率波动影响较大。
市场展望:短期来看,随着下游化工品需求旺季临近,苯价格或有望企稳回升;中长期受国内炼化一体化装置持续投产影响,供应端压力将逐步增加,价格中枢可能维持区间震荡。

三、苯的核心特性解析

1. 物理性质

苯的物理性质与其芳香烃特性密切相关,对其储存、运输及工艺应用具有直接指导意义:
  • 状态与色泽: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,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,这也是“芳香烃”名称的由来。
  • 密度参数:20℃时液体密度为0.8765g/cm³,比水轻(水的密度为1g/cm³),因此苯泄漏时会漂浮在水面上。
  • 熔沸点特性:沸点为80.1℃,凝固点为5.5℃,冬季低温环境下易凝固成无色晶体。
  • 溶解性:难溶于水,20℃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0.17g/L;易溶于有机溶剂,如乙醇、乙醚、丙酮、四氯化碳等,也能与大多数有机液体混溶。
  • 挥发性与蒸气压:挥发性较强,20℃时蒸气压为9.95kPa,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;蒸气相对密度为2.77(空气=1),泄漏后蒸气易在低洼处积聚。
  • 折射率:20℃时折射率为1.5011,是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,可用于苯的纯度检测。

2. 化学性质

苯的化学性质由其共轭大π键结构决定,表现出“易取代、难加成、可氧化”的典型芳香烃反应特征:
  • 取代反应:这是苯最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,包括卤代反应(与氯气、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氯苯、溴苯)、硝化反应(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硝基苯)、磺化反应(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)、傅-克反应(与烷基卤或酰卤在路易斯酸催化下生成烷基苯或酰基苯)。
  • 加成反应: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,如在镍催化剂和180-250℃、18-20MPa条件下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;在紫外线照射下与氯气加成生成六氯环己烷(六六六,曾用作农药,现因毒性已禁用)。
  • 氧化反应:常温下不易被氧化剂氧化,但在特殊条件下可发生氧化,如在V₂O₅催化剂和400-500℃、0.2-0.3MPa条件下,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顺丁烯二酸酐;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,火焰明亮且伴有浓烟(含碳量高达92.3%)。
  • 毒性与稳定性:苯具有毒性,长期接触会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;化学性质相对稳定,在常温下不易发生分解,但与强氧化剂(如高锰酸钾)混合可能发生危险反应。

四、苯产业链上下游结构

苯产业链是有机化工产业的核心链条之一,上游依托石油加工或煤化工,下游延伸至数千种化工产品,产业关联度极高。

1. 上游产业:原料与生产设备

上游环节为苯的生产提供原料保障和工艺设备支持,是产业链成本的关键来源:
  • 核心原料:主要来源于石油炼制和煤化工两大路线。石油路线原料包括石脑油(经催化重整或裂解制苯)、裂解汽油(乙烯裂解副产物,占苯产量的40%左右);煤化工路线原料为煤焦油(煤焦化副产物,占苯产量的20%左右)和甲醇(甲醇制芳烃MTA工艺,占比逐年提升)。
  • 配套设备:关键设备包括催化重整反应器、裂解炉、加氢反应器、精馏塔(苯塔、甲苯塔、二甲苯塔等)、萃取精馏装置等,其中精馏设备的分离精度直接决定苯产品的纯度。

2. 中游产业:生产与提纯工艺

中游聚焦于苯的制备与提纯,是产业链的核心加工环节,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下游需求:
  • 主流生产工艺:主要包括催化重整法(占全球苯产量的35%)、裂解汽油加氢法(占40%)、煤焦油提取法(占20%)和甲醇制芳烃法(占5%)。不同工艺根据原料供应情况在各地分布不同,石油资源丰富地区以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加氢法为主,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则侧重煤焦油提取和甲醇制芳烃法。
  • 提纯过程:粗苯产品中含有甲苯、二甲苯、噻吩、吡啶等杂质,需通过酸洗(脱除碱性杂质)、碱洗(脱除酸性杂质)、加氢精制(脱除硫、氮等杂原子)、萃取精馏(分离芳烃与非芳烃)、普通精馏(分离苯、甲苯、二甲苯)等步骤,最终得到纯度≥99.97%的纯苯产品。

3. 下游产业:多元化应用市场

下游环节是苯价值实现的核心,其衍生产品覆盖合成材料、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,其中:
  • 苯乙烯(SM):最大下游应用领域,占苯消费量的35%左右,由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生成,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(PS)、ABS树脂、丁苯橡胶等。
  • 苯酚/丙酮:占比约20%,苯经磺化、碱熔或异丙苯法可生产苯酚,苯酚与丙酮联产,用于生产酚醛树脂、环氧树脂、双酚A等。
  • 己内酰胺(CPL):占比约15%,苯经加氢生成环己烷,再经氧化、肟化、重排等反应生成己内酰胺,是生产聚己内酰胺(尼龙6)的核心原料。
  • 苯胺:占比约10%,苯经硝化、加氢反应生成苯胺,用于生产MDI(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)、橡胶助剂、染料等。
  • 其他应用:还用于生产环己烷(化纤原料)、烷基苯(表面活性剂原料)、医药中间体(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原料)等。

五、苯的化工应用范围

作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,苯的应用贯穿于有机化工产业的各个关键领域,是支撑合成材料产业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:

1. 合成树脂领域:性能材料的核心原料

苯衍生的多种单体是合成树脂的关键组成部分,推动了塑料产业的发展:
  • 聚苯乙烯(PS):由苯乙烯聚合而成,具有透明性好、加工性优的特点,用于生产泡沫塑料、家电外壳、包装材料等。
  • ABS树脂:由丙烯腈、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而成,兼具强度、韧性和耐化学腐蚀性,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、电子电器外壳、玩具等领域。
  • 酚醛树脂:由苯酚与甲醛缩聚而成,具有耐高温、耐烧蚀的特性,用于生产模塑料、胶粘剂、复合材料等。
  • 环氧树脂:以苯酚为原料之一,具有优异的粘结性、绝缘性,用于电子封装、涂料、胶粘剂等。

2. 合成橡胶领域:弹性材料的重要基础

苯衍生的单体是合成橡胶生产的关键原料,提升了橡胶产业的多元化水平:
  • 丁苯橡胶(SBR):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而成,是产量最大的合成橡胶品种,用于生产汽车轮胎、橡胶制品、密封件等。
  • 顺丁橡胶(BR):虽然主要原料为丁二烯,但丁二烯多来源于乙烯裂解副产物,与苯产业链紧密相关,顺丁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弹性,用于轮胎胎面等。
  • 丁腈橡胶(NBR):由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而成,耐油性好,用于生产油封、胶管、化工设备衬里等,丙烯腈的生产也与苯产业链存在关联。

3. 合成纤维领域:纺织材料的核心支撑

苯衍生的己内酰胺等是合成纤维的重要原料,丰富了纺织材料的种类:
  • 尼龙6: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,具有强度高、耐磨性好的特点,用于生产纺织面料、渔网、工程塑料等。
  • 涤纶:虽然主要原料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,但对苯二甲酸可由对二甲苯氧化得到,而对二甲苯是苯的同系物,与苯产业链密切相关,涤纶是全球产量最高的合成纤维,用于纺织服装、家纺用品等。

4. 精细化工领域:高端产品的“孵化器”

苯是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起始原料,衍生出众多高附加值产品:
  • 医药中间体:如苯胺可用于生产磺胺类药物,苯酚可用于生产解热镇痛药,苯的卤代物、硝基化物等是多种抗生素、维生素的合成原料。
  • 染料与颜料:苯的衍生物如硝基苯、苯胺、邻苯二甲酸酐等是偶氮染料、蒽醌染料、酞菁颜料等的重要原料,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、涂料、油墨等领域。
  • 表面活性剂:烷基苯经磺化可生产烷基苯磺酸钠,是洗衣粉、洗洁精等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。

六、苯主流生产工艺

目前全球苯的生产以石油路线为主,煤化工路线作为重要补充,不同工艺各具特点,适应不同的原料供应条件:

1. 催化重整法:石油路线主流工艺

催化重整法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生产苯的主要方法,同时也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重要手段:
  • 工艺原理:以石脑油(主要成分为C₆-C₁₀烷烃)为原料,在铂-铼等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,于480-530℃、1.5-2.5MPa条件下发生脱氢、环化、异构化等反应,将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苯、甲苯、二甲苯等芳香烃混合物(即重整生成油)。
  • 关键步骤:包括原料预处理(脱盐、脱水、脱硫)、催化重整反应、重整生成油精馏分离(切割出C₆-C₈馏分)、萃取精馏(分离芳烃与非芳烃)、芳烃精馏(分离苯、甲苯、二甲苯)。
  • 工艺特点:产品纯度高,苯收率可达10%-15%(以石脑油计);同时副产氢气,可用于下游加氢工艺;但原料依赖石脑油,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。

2. 裂解汽油加氢法:乙烯联产重要工艺

裂解汽油加氢法是乙烯生产的联产工艺,充分利用了裂解副产物,提高了资源利用率:
  • 工艺原理: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裂解汽油中含有30%-50%的芳烃(包括苯、甲苯、二甲苯)和大量不饱和烃(烯烃、二烯烃),通过两段加氢工艺,第一段在低温(60-100℃)、低压(2.0-3.0MPa)下加氢饱和二烯烃和炔烃,第二段在高温(200-300℃)、高压(3.0-4.0MPa)下加氢饱和单烯烃,得到加氢汽油,再经萃取精馏分离出苯等芳烃。
  • 关键步骤:裂解汽油预处理(脱除胶质、重金属)、一段加氢、二段加氢、萃取精馏、芳烃精馏。
  • 工艺特点:原料为乙烯裂解副产物,成本较低,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;苯产量与乙烯产量直接相关,受乙烯装置开工率影响较大;加氢过程可脱除硫、氮等杂质,产品质量好。

3. 煤焦油提取法:煤化工重要路线

煤焦油提取法是煤炭焦化产业的延伸,是煤化工领域生产苯的主要方法:
  • 工艺原理:煤在焦化炉中高温干馏产生的煤焦油中,含有1%-2%的粗苯(主要成分为苯、甲苯、二甲苯),通过蒸馏将煤焦油切割出170℃前的轻油馏分,再经酸洗(用浓硫酸脱除碱性杂质和不饱和烃)、碱洗(用氢氧化钠溶液脱除酸性杂质)、精馏等步骤,得到纯苯产品。
  • 关键步骤:煤焦油蒸馏切割轻油馏分、酸洗精制、碱洗中和、精馏分离。
  • 工艺特点:原料为煤炭焦化副产物,适合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;但粗苯产量较低,且酸洗过程会产生酸焦油等废弃物,环保处理成本较高;产品纯度相对石油路线略低,需进一步精制。

七、企业采购、运输与使用注意事项

苯属于易燃、有毒危险化学品,其采购、运输和使用过程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强化风险管控,确保人员、设备和环境安全:

1. 采购环节:品质与合规把控

  • 产品规格确认:明确苯的纯度要求(工业级纯苯纯度通常≥99.97%),关注杂质指标(如噻吩含量≤0.005%、水含量≤0.05%、非芳烃含量≤0.03%),不同下游应用对杂质含量要求差异较大(如医药级苯纯度需≥99.99%)。
  • 供应商资质核查:选择具备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、安全生产许可证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企业(如中石化、中石油、恒力石化、荣盛石化等),要求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报告(COA)和安全技术说明书(SDS)。
  • 合同条款约定:明确价格结算方式(如挂钩原油或石脑油价格指数)、交货周期、运输方式、质量异议处理流程及违约责任,尤其要约定杂质超标时的退换货及赔偿条款。

2. 运输环节:安全管控核心要求

苯属于《危险化学品名录》中的第3.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,运输需严格遵守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及相关运输规范:
  • 包装规范:采用专用的钢制储罐或槽车运输,储罐需符合GB 18564《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容器(罐体)通用技术条件》,容器应密封良好,配备呼吸阀、紧急切断阀等安全装置;包装上需清晰标注“易燃液体”“有毒”等警示标识、联合国编号(UN 1114)及生产厂家信息。
  • 运输方式:短途运输可采用专用易燃液体运输罐车,长途运输以管道运输(大型炼化企业间)或铁路槽车为主;严禁使用普通货车或无资质车辆运输,运输车辆需配备消防器材(如干粉灭火器、泡沫灭火器)、泄漏应急处理设备(如吸油棉、堵漏工具)及防护用品。
  • 运输禁忌:严禁与氧化剂、酸类、碱类、食用化学品等混运;运输过程中需远离火源、热源(距明火不少于50米),避免阳光暴晒;车辆行驶时需保持安全车速,严禁急刹车、撞击,防止容器破损泄漏。
  • 应急处理:若发生泄漏,应立即疏散周边人员,设立警戒区,严禁火源;小量泄漏可用砂土或惰性材料吸收,大量泄漏需构筑围堤收容,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容器,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或环境中;若发生火灾,可用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,灭火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。

3. 使用环节: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

  • 储存条件:苯应储存在阴凉、通风、干燥的专用库房内,库房温度不超过30℃,相对湿度不超过80%;储罐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,采取防泄漏、防腐蚀措施,配备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喷淋降温系统;库房内严禁吸烟、使用明火,严禁存放氧化剂等禁忌物品,与周边建筑物保持足够安全距离(符合GB 50016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)。
  • 操作规范: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;作业时应采用密闭式操作,避免苯蒸气泄漏;开启储罐或容器阀门时应缓慢操作,使用防爆工具,防止产生静电;物料输送时应控制流速(不超过3m/s),并采取静电接地措施。
  • 安全防护:操作时需佩戴全面防护用品,包括防毒面具(选用过滤式防毒面具,滤毒盒型号为A型)、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、耐油橡胶手套、防静电工作服、防油防滑鞋;工作场所应设置洗眼器、喷淋装置及急救药品,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。
  • 应急处置:皮肤接触苯时,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,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,严重时就医;眼睛接触时,应立即翻开眼睑,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,就医;吸入苯蒸气时,应迅速转移至新鲜空气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,如呼吸困难,给予吸氧,严重时就医;误食苯时,严禁催吐,应立即就医,饮用足量温水并漱口。

八、总结

苯作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“基石”,其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有机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。从独特的化学结构到多元化的产业链布局,从广泛的化工应用到严格的安全管控,苯在推动合成材料、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的同时,也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。随着绿色化工理念的深入推进,苯的生产工艺正朝着低能耗、低污染、高附加值方向升级,其在高端化工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持续拓展。对于企业而言,精准把握苯的市场动态、严格落实安全管控措施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,是实现苯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。
【注意】需要采购的或者有该化学品想找客户出售的,请先联系客服或底部留言。

    评价

    目前还没有评价

    添加评价

 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    联系我们

    联系我们

    021-6433-0800

    在线咨询:请点击表单留言咨询

    邮件:service@xchemi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    商务微信
    商务微信
    分享本页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