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聚氰胺市场,跌到头了吗?
“听说三聚氰胺价格跌跌不休,很多企业都在亏本硬撑?这行业还有救吗?”

化工圈的朋友们,最近三聚氰胺市场真是愁云惨淡!价格一路阴跌,企业利润薄得像张纸,不少老板都在问: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?
化工产能严重过剩
说起来真是讽刺,三聚氰胺产能还在拼命扩张,今年底要达到260万吨,未来还要新增94万吨。可下游需求呢?建材行业作为用货大户,用量不增反降。某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老总倒苦水:“现在生产线开着就是亏,但停了亏得更惨,设备折旧、人员工资照样要付!”
化学特性决定出路
三聚氰胺这玩意儿,化学名字叫2,4,6-三氨基-1,3,5-三嗪,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和甲醛反应生成树脂。以前人造板行业爱用它做粘合剂,但现在房地产不景气,板材需求直接腰斩。不过话说回来,它的氮含量高达66%,做缓释化肥其实挺合适,只是这块市场还没完全打开。
健康安全仍是痛点
虽然三聚氰胺因早年奶粉事件名声不好,但在工业领域它其实很安全。现在新国标对人造板甲醛释放要求更严,反而需要更多环保型三聚氰胺树脂。某检测机构工程师表示:“用三聚氰胺改性的板材,甲醛释放量能降低70%,这对家居健康是好事。”
国际贸易利润缩水
出口数据看着漂亮,前8个月出口量增长6.2%,但价格跌得厉害,每吨比去年少卖166美元。说白了就是“赔本赚吆喝”。更麻烦的是,东南亚国家自己也在建厂,像印尼利用廉价天然气生产,成本比咱们低一大截。
成本倒挂成常态
现在外购尿素的企业,每吨还能赚个200多元;自有尿素的企业能赚400元左右。但要知道,前两年行情好时,每吨利润都是上千元!原料尿素价格还在跌,三季度均价1762元,同比下跌17%,这对三聚氰胺成本支撑越来越弱。
行业洗牌加速
小厂子基本撑不住了,前5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从38%提升到52%。头部企业都在玩垂直整合,比如四川金象,自己搞定尿素原料,还去印尼建厂,用当地廉价天然气降低成本。产能也越来越向新疆、内蒙古这些能源便宜的地区集中。
未来出路在哪儿
业内人士指出三个方向:
- 高端化:开发电子级三聚氰胺,用于阻燃材料
- 绿色化:生产更环保的树脂,满足新国标要求
- 多元化:开拓新材料、农药中间体等新用途

转型案例现曙光
有企业已经开始转型,比如开发三聚氰胺泡沫,用作建筑保温材料;还有企业生产三聚氰胺磷酸盐,作为高效阻燃剂。这些新产品利润率比传统产品高出3-5倍。
黎明前的黑暗
虽然现在行业还在低谷徘徊,但专家预测,随着落后产能淘汰和新兴应用拓展,明后年可能会迎来转机。毕竟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,其独特的化学性能在很多领域还是不可替代的。
不过在这轮洗牌中,能活下来的企业,必须要有真本事——要么成本控制得好,要么技术领先,要么市场开拓能力强。那些还指望着“等行情”的企业,恐怕真的要等来关门大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