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价暴跌,谁在暗中获益?
行业新闻 •
当全球锂供应过剩超10万吨,价格跌入冰点,这场“白色石油”的暴利时代为何突然终结?化工、新能源、健康产业将如何被重塑?

锂市过山车:从“白色黄金”到“烫手山芋”的惊险转折
智利铜业委员会的最新报告像一颗深水炸弹:今明两年全球锂供应过剩分别达10.3万吨和6万吨。这意味着,如果把过剩的碳酸锂堆成城墙,足够环绕整个智利阿塔卡玛盐湖。
价格断崖背后的供需博弈
- 碳酸锂价格从50万元/吨高点跌至不足8万元
- 氢氧化锂现货价一度击穿成本线
- 非洲新矿场仍以每天300吨速度投放市场
- 美国取消电动车补贴直接压垮需求预期
化工产业链的连锁反应
锂价暴跌正在重塑材料体系:
-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本下降25%,储能项目加速上马
- 六氟磷酸锂价格联动下滑,电解液厂商毛利率回升
- 但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遭遇双重挤压
- 废旧电池回收企业因“原料贬值”陷入亏损
健康隐患的意外浮现
产能过剩催生低价劣质产品:
- 部分小厂氟化锂提纯不足,残留氢氟酸风险
- 电池级碳酸锂中重金属杂质超标事件频发
- 盐湖提锂企业偷排氯化镁废水污染地下水
- 澳大利亚矿山放射性粉尘防护等级下降
全球贸易的暗流涌动
- 智利SQM将20%产能转为丁基锂等高附加值产品
- 中国天齐锂业收购的SQM股权浮亏超百亿
- 美国雅宝关闭北卡罗来纳金属锂生产线
- 刚果(金)利用钴锂共生矿低价倾销
技术路线的重新抉择
车企在材料选择上更加从容:
- 高端车型重启三元锂电池方案
- 储能项目全面转向磷酸铁锂
- 固态电池研发放缓,锂硫电池获意外关注
-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被迫减速
这场锂过剩危机,看似是供需失衡的周期性调整,实则是新能源产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理性的成人礼。当泡沫退去,真正具备技术底蕴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,正在悄悄抄底未来。